Design: a human centric practice 設計是生命視野的具象

by 張紫秋

某個夏天,沿著蒙特利爾老港邊的石板路漫無目的地行走,偶然瞥見一家裝潢帶有迷人復古氣質的餐廳——UN PO’ DI PIÙ。門廳走廊彩色的馬賽克地磚延伸至餐廳内部,人的目光也自然而然地被隨之吸引進去。大理石牆面成為圓弧形的吧檯的背景板,青色天花板和牆面結合醬紫色皮製座椅,磨砂玻璃和融合了金屬元素的燈具散發暖黃色燈光。乍看質樸,實則在細節處透露奢華。UN PO’ DI PIÙ展示出一種頗具義大利風格的「無所事事的美好時光(Dolce far niente)」,讓人感覺自己穿越時空,宛若置身韋斯·安德森執導的短片《卡瓦爾坎蒂城堡》(Castello Cavalcanti)中五十年代的義大利小鎮中心——人們漫不經心地享受著Aperitivo餐前酒時光,對於分秒的逝去完全不在意,只想關注當下的快樂。

LE BOULEVARDIER

既要創造出濃厚的義式風情,又要和諧融入蒙特利爾老港的周遭,營造美觀舒適的社交場域,這是加拿大設計事務所Atelier Zébulon Perron最初對於UN PO’ DI PIÙ的設想,而事務所也的確落實了對於這間餐廳的願景。身邊圍繞的是濃厚的義式風情,窗外是蒙特利爾老城區信步的游客,身處UN PO’ DI PIÙ,很難不去關注眼前細小而容易被忽略的美好。鼓勵回歸真實生活以及面對面人際互動,這個核心概念不單單體現於UN PO’ DI PIÙ餐廳設計,而是貫穿在Atelier Zébulon Perron近乎所有設計項目中。「通過設計將人們連結在一起,可以說是我的一個執念」,Atelier Zébulon Perron設計事務所創始人 Zébulon Perron如是說。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電子產品大行其道、線下交流日漸減少,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自己在社交網絡上與他人的互動甚至要比現實生活更頻繁。因此,Perron相信與人的多方感受息息相關的設計,似乎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責任。

MARCUS

在獲得建築學本科學位之後,Perron並沒有像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的那樣繼續攻讀建築學碩士,而是嘗試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踐行室内設計。相比宏大的建築,諸如餐廳、酒吧體量的設計項目才更使他著迷。他說:「我個人認為餐廳、咖啡廳、酒吧等等對於都市生活是很重要的,因此總會思考我們可以給來到這個區域的人們創造什麽樣的全新體驗,提升他們的生活質量。」他飽含好奇心不斷探索室内空間的各種細節——燈光、家具、佈局等——如何和人互動,觸發更美好的人類體驗和記憶。回憶起初出茅廬的時光,Perron感慨:「真實的社會經驗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學校。那時候我非常年輕,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和朋友們一起參與一些商業空間的設計。我頻繁地出入建築工地、手工作坊、建材市場,因為我必須要知道我們設計的空間内目之所及的所有物件是如何從零開始被製作出來的。我希望我的設計可以超越時間存在。」現當代設計界曾經熱衷討論的型隨機能概念以及美學和實用性如何平衡的問題,Atelier Zébulon Perron事務所似乎已不假思索,因為在 Perron眼中這兩者必定要共棲、相輔相成。

CAFE CONSTANCE

任何項目的起始都是一個遐想。Perron告訴我們:「我心中對於『好的設計』的定義,是能將人帶入另一個世界的空間。在設計項目初期,報酬和時間都不是我們最先考慮的,對於空間產生的幻想才是。每當我們探訪工程的地點,我總愛閉上眼睛,感受我自己心情的變化,也想像人們在這個空間内如何移動、互動,感知細節,畢竟一切設計都是以人為出發點存在的。如果空間能刺激我產生很多乍聼瘋狂的想法,那再好不過。有了模糊又抽象的想像之後再去考慮實際的問題,這之中當然會有很多的變動,但最後説不定能夠保留和實踐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這是最有趣的地方。」設計因為自由,才顯得更加具有原創性。誠然,設計師也必須在奇思異想和現實問題之間找到平衡點。即使Atelier Zébulon Perron的設計哲學聽起來過於浪漫——設想通過空間設計帶著人們超越時空,營造身在別處的錯覺,Perron和團隊也不會忘記腳踏實地,確保空間不會和所處地段產生割裂感。Perron打趣地說,設計最有挑戰的地方其實是説服客戶不要過多介入施工過程,「人們應該相信設計師的每一個決策都是基於專業的判斷,牆體弧度、家具擺放位置……一切都是為營造具有連貫性的空間。」

和富有熱情的主廚們交流、觀察他們如何在後廚工作,總會為Perron帶來很多靈感。而當他踏上每一段路途,也會在每一個時刻提醒自己關注細碎而稍縱即逝的美。這些日常的片段終究融匯進Atelier Zébulon Perron的設計中。沒有人可以留住一個美好的時刻,這也是為什麽Perron會希望通過雋永的設計提醒人們活在當下,感受真實、不斷尋美。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