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the Essence of Art?
筆者以為,在這個人工智能、高新科技盛行的時代,藝術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能給人們帶來的心靈和精神上的感受,是不能被機器替代或是傳達的。藝術的美好,在於每個人都可以對它有不同的理解:對藝術家來說,也許它是抒發情感的媒介;對欣賞者來說,它或是能使人產生共鳴,或是能讓人引發思考⋯⋯誠然,得益於科技發展,現在人們可以輕易地在網絡上觀賞眾多藝術作品,但隔著屏幕的藝術,似乎是少了幾分感染力。

生活在加拿大的我們是幸運的,這裡博物館、美術館眾多,而且各有各的特色。而談到加拿大博物館,你不能錯過的一個便是蒙特利爾美術館(The Montreal Museum of Fine Arts)。它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擁有超過四萬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古今藝術品。而博物館每一次的限時特別展覽中那精心策劃的佈置和觀展次序,都能夠給人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這種不可多得的觀展體驗就好像讓參觀者面對面地與那些藝術家相識了一般。蒙特利爾美術館此般精湛的策展能力使它在全球範圍內的聲譽都水漲船高,世界各地的許多博物館近年來甚至都會邀請蒙特利爾美術館把特展帶去展出。

蒙特利爾美術館能夠被越來越多海內外人知曉,這背後一大功臣便是現任館長和總策展人Nathalie Bondil。她可以說是一個世界公民:出生在巴塞羅那,在摩洛哥成長,後來前往法國巴黎學習,最後選擇了停留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我喜歡探索世界,」Bondil對我們說道,「我發現藝術是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的橋樑,它不僅僅能夠改變我們的認知,也可以與我們的情緒對話。」起初,她想過成為建築師,但出於某些原因最終學習了藝術史和現代藝術,那麼多年來,Bondil沒有一秒後悔過。她認為現在的自己是何其幸運,每天可以在美妙的藝術的陪伴下工作,她說道:「當別人購買門票來參觀博物館,我卻可以把與藝術一同生活當作收入來源,這簡直就是一種特殊待遇!」

對Bondil來說,藝術不單純是用來陶冶情操的,它有治癒性、保留文化的多樣性甚至能夠推動社會發展。在訪談過程中,我們隔著電話都能感受到Bondil對藝術的那種澎湃激情和使命感,她說:「文化體驗對於我們心靈的作用,就有如體育運動對於我們的身體,我堅信,藝術對人類來說是美好的事物。」這位資深藝術學和博物館學學者的願景,是把無形的知識有形化。我們好奇Bondil為何選擇來到蒙特利爾,她幽默地回答道:「肯定不是因為這裡的雪啦!眾所週知,加拿大是跨文化的。而且相比法國運作博物館的階梯狀的管理結構,在蒙特利爾能夠更方便地獲得來自各界組織的支持,就有更多的自主性。」她在2007年任職蒙特利爾美術館館長後做出了打破常規的全新嘗試,成功創造了許多個「第一次」。

Bondil希望重新探討藝術與健康的關係。2018年,蒙特利爾美術館在Bondil的帶領下與多個醫療和科研組織跨界合作,來自Médecins francophones du Canada (MFdC)的醫生自此開始可以向病人開出「藝術處方」,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前衛的首次嘗試。通過醫生開的「藝術處方」,患有身體或是心理疾病的患者可以在幾名親友的陪同下免費參觀蒙特利爾美術館,在這個安全的、令人放鬆的環境裡通過欣賞藝術的方式促進健康的恢復。逛博物館能夠治病,這聽起來好像是天方夜譚,甚至讓有些人懷疑這只是博物館的一種宣傳手段。當然,「藝術處方」是不可能完全代替傳統治療的,但的確有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示藝術能夠緩解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以及改善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作用。今年九月,Bondil還會嘗試在國際博物館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簡稱ICOM)會議上提議將健康加入到博物館的官方定義當中。她這樣說:「無論是對於患者還是醫生,我都想為他們開啟一扇新的大門。」

或許不是所有人都會認為高級訂製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藝術,但Bondil卻把數位法國時尚大師的「靈魂」帶進了蒙特利爾美術館。從2008年的伊夫.聖羅蘭展(Yves Saint Laurent),到2011年的讓.保羅.高緹耶展(The Fashion World of Jean Paul Gaultier),再到最近的蒂埃里.穆勒展(Thierry Mugler: Couturissime),她讓所有人都能夠有機會近距離欣賞到大師們的昔日經典之作。Bondil對我們說:「因為有了廣告之類的媒介,現代人每天都可以看到高級訂製的圖片,可是實際呢,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接觸高級訂製的機會。我也不是什麼時尚方面的專家,但直到有一天親眼見到高訂,我意識到你真的得要切身感受才會了解它們是多麼巧奪天工。我對聖羅蘭曾經的伴侶Pierre Bergé說的一句話印象很深:『我不知道高級訂製是不是藝術,但我知道創造高級訂製的一定是藝術家。』」

在Bondil眼中,高訂設計師面對的壓力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她說:「他們在設計出精美絕倫的高訂服裝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它們是否能有市場,能衝破這種束縛是很值得讓人佩服的。有時候,看懂畢加索甚至都要比理解高級訂製容易一些。」最打動筆者的,是蒙特利爾美術館如何將聖羅蘭賦予女性力量、高緹耶的包容性、穆勒的超前,以獨特的方式呈現在人們眼前。展覽的細節足以體現Bondil策展的用心,就比如蒙特利爾美術館的穆勒世界首展像是一場歌劇被分成了一幕一幕,因為曾經作為舞者的穆勒常常想像舞台上的女性應該是怎麼樣的。在交談中,Bondil引用了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一句話:「型態是浮於表面的本質。」她亦是一個講述故事的人,通過有型態的展覽,帶領人們走入這些藝術家的真實世界。
嘗試「藝術處方」、將高級訂製和音樂融入到藝術展⋯⋯Bondil帶領蒙特利爾美術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希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包容。比起人們常常提起的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她認為跨文化主義(Interculturalism)更加重要。Bondil說:「藝術可以很自然地幫助我們理解人與人、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不同。我們面對的很多問題都是世界性的,就比如氣候變化、加速的物種滅絕。我們如何去尋找共同的價值?只有理解和包容了不同,我們作為人類才能更好地應對這些問題,畢竟我們都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藝術,究竟是什麼?或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它本身,也許就是很多問題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