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年古剎中,模特們沿著庭園中的鵝卵石步道與木橋行走,背景是巍峨莊嚴的五重塔,伴隨著春季櫻花盛開,整場秀彷彿置身於詩畫之間。迪奧(Dior)2025早秋女裝系列的發表地點選在日本京都的東寺。東寺創建於公元796年,是京都歷史最悠久的佛教寺廟之一,同時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的世界遺產。此次發表會是迪奧睽違72年後再次回到京都舉辦時裝秀,也標誌著品牌與亞洲文化連結的再深化。
從平面到立體的東方轉譯
創意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選擇將焦點回歸到服裝結構與輪廓的討論。不同於以往高訂系列的浪漫輪廓與視覺張力,她這一季的設計語言更趨簡潔,靜觀中見力道,從和服「平面構成」的傳統出發,轉化為一種極具現代感的剪裁實驗。
這樣的處理方式不只是形制的模仿,而是對和服背後邏輯的轉化。系列中多件作品以長版外套為核心,包括沒有腰線的垂墜式斗篷、兩側開衩的寬袖長袍,以及仿若羽織(Haori)的中長外套。這些衣物的版型都刻意保留面料與身體間的距離,營造出「懸浮於身體之外」的空氣感,也同時強化穿著者與服裝之間的主體張力。
此外,整體線條不走貼身剪裁,轉以建築式的結構語彙建構出服裝的外輪廓。幾何感十足的領口處理、非對稱的腰間設計與可拆式結構的運用,讓穿著者得以因應場合或個人風格重新配置衣著,創造高度可變的造型可能。這種可組合式的設計,不僅呼應和服重視「穿法」而非單一形制的哲學,也延伸出更靈活的時尚表現空間。

織物的密語與細節
除了結構上的創新,基烏里對面料細節的掌握同樣值得注意。本系列大量使用與京都龍村美術織物(Tatsumura Textile Co.)共同開發的特製布料,重新演繹古典紋樣,卻不落入裝飾性的複製。她選擇將這些面料進行再加工,包括霧化銀線、柔化金屬光澤與調整原色飽和度,使其呈現出一種略帶低調的奢華質感。
特別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整體調性集中於水墨灰、靛藍、象牙白、炭黑與淺褐,這些色彩來自自然,也來自日本傳統服飾的色彩系統。不過它們並非如實還原,而是在經過染整與搭配後呈現出現代且具有層次的灰階質感。少數使用到金屬線織成的花卉圖案,則刻意壓低對比,融於整體色域之中,讓視線不被干擾於單點細節,而是能自然地掃視整體服裝的節奏與層次。
面料處理也強化了結構語言。以經緯紗編織方向為引導的剪裁,使布料隨身體移動產生自然皺折與弧度,強化視覺流動感。這種對布性(drape)的掌握,顯現出設計團隊在材料技術與服裝動態之間的成熟掌握。
從服裝邏輯到穿著實踐的距離消弭
雖然許多單品靈感取自傳統服飾,但整體系列依然保有高度實穿性。無論是過膝的大衣、略帶裙擺感的襯衫式長版上衣,或是以腰帶拉出曲線的開襟式罩衫,都延續了迪奧對功能性與造型感兼顧的設計理念。這樣的設計方向,並非一味仿古,而是重新拆解傳統服裝的語言後,將其化為適用當代生活節奏的衣著邏輯。
幾何切割的立體裙擺、斜裁下擺的長褲、無扣連身衣等單品,提供穿著者不同的身體敘事空間,不論是在行走時的服裝律動,或是坐下後衣物的自然垂墜,皆展現出服裝與身體動態之間的默契。這樣的貼合不來自合身,而是來自設計上對空間與重力的預判,是一種更高階的穿著舒適度。
整體造型不依賴大量配件,也極少使用高飽和度圖騰或品牌識別元素,讓服裝回歸為主角。這種內斂的視覺設計策略,不僅強調了工藝本身的完整性,也使作品更容易融入穿著者自身的風格語彙中,達成高度的可塑性。在迪奧的手中,和服不再只是東方文化的符號,而是一種經過拆解、重組後,進入當代設計系統的語言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