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isten Stewart 銳變與重生

by Pure Luxury

提及國際知名女星克里斯汀.斯圖爾特(Kristen Stewart),你腦中閃現的眾多角色中停留最久的是哪一張臉孔?是使她一夕間家喻戶曉並成為億萬票房女星的柔弱「暮光女」Bella;是《依然愛麗絲》(Still Alice)中與飾演患有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朱麗安.摩爾(Julianne Moore)細膩演出母女情誼的Lydia;是《錫爾斯瑪利亞》(Clouds of Sils Maria)知性幹練、與影后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對手氣場卻絲毫不遜色、並令她贏得法國凱薩電影獎最佳女配角殊榮的助理Valentine;是《咖啡公社》(Café Society)裡風情萬種、自穿梭於不xxx同世代男人間的Vonnie;抑或是演活《私人採購員》(Personal Shopper)複雜精神分裂設定、深沉寡言、自溺卻不窒息的Maureen?

這位李安盛讚彷若女版希斯.萊傑(Heath Ledger)、表演及神韻讓人一眼難忘,或者法國名導奧利維耶.阿薩亞斯(Olivier Assayas)口中九零世代最好,並為其量身打造劇本的女演員,《暮光之城》(Twilight)系列電影爆紅之時才十八歲,一舉躍升媒體寵兒星途看似風光無慮,然而,卻也因該片初嘗被放大檢視的與論壓力而沉寂憂鬱一時。如今,十餘年過去,經歷登上主流螢幕的起落喜憂,其後轉戰獨立電影尋找自我,近期將透過講述法國傳奇電影女神Jean Seberg生平的新作《茜寶》(Seberg)重回主流市場,斯圖爾特面對觀眾及媒體似乎不再充滿銳角,她更自信,更坦然,更懂得自我解嘲:「也許我不認同他人對我的印象,但那仍是他們的詮釋,只要在所有經歷的最後我能自我證明『嘿你看,那是我』,那麼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好的。」問及與一代話題人物Jean Seberg有何共同點時,斯圖爾特如此回應。

若你曾細細瀏覽斯圖爾特於暮光系列後接演的電影預告,在斗大的卡司簡介上,列於斯圖爾特一名之前的代表作,似乎永遠是《暮光之城》,這個她曾無法擺脫的彆扭與被定型後的重擔,此刻回望,似乎雲淡風輕。如果斷絕不了,那就透過挑戰更多元的劇本及角色刷新自己,即使無法讓所有人喜歡也無所謂,因為沒有誰可以討好所有人。她內心的轉變,甚至改變了她對試鏡的看法:「我熱愛試鏡!我以前不喜歡試鏡,在那個房間裡,除了向可能一起共事的人證明自己,同時也得向自己自我證明。在知道你能做什麼之前就說自己能做到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同時告訴很多人我投入了很多時間、金錢、努力和愛。所以就像在說『對,我能做到!』可你怎麼知道?明明從來沒做過。所以這其中的原因是,在開拍前的幾天之中,有時不那麼令人作嘔,我的意思是你可以透過排練和做其他事來緩解,但被選中的感覺還是很好。」

不僅是事業上更豁達而圓融的態度,屢次為其性別氣質及女性權益發聲的斯圖爾特,其感情世界也坦坦蕩蕩。與羅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因拍片點燃的一段情,曾因戲迷關注過度、營造彷若童話故事商品化的幻象而使她痛苦萬分,兩人分手退回朋友位置,當斯圖爾特再次因與不同女性的感情而頻繁登上主流媒體時,儼然已經是不同的她。「真正令人感到沮喪的事情是當你感到自己的隱私被竊取。作為一個女演員,因為希望被看到且也想分享所見,因此透過社群平台傳達,然而當這些東西被偷、被扭曲,甚至被當作對付自己的素材時,那個感受是我嚐過最膚淺的滋味。現在更容易了,人們可以上網,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面對名聲帶來的負面效果,斯圖爾特這麼說,即使不主動藉由社群媒體反擊,然而她不再閃躲狗仔嗜血的追捕,她勇於讓世界知道她銀幕下與常人無異的日常,她擁抱社群媒體帶來的好壞,她為自己的不被標籤化、流動的性別意識驕傲,並感念身為這一代可擁有的自由與話語權。

2019是她演藝事業極為豐富的一年,且是別於11年前暮光之城上映時創造的那種精彩。除了有望助她競爭影后的《茜寶》外,另有未映先轟動重返好萊塢螢幕的大作《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即將問世、滿足她執導夢的《水之年代》(The Chronology of Water)也進入後期製作階段。歲月層層洗鍊她的風韻、她的多元、她的不被單一視角定義。當《至尊》問及也許某日將有人拍一部關於她自童星一路成長的生命故事,有哪個當她此刻回望想銘記的片刻時,斯圖爾特感性而幽默的說:「我還沒準備好寫我的回憶錄。我覺得它們很小,且只屬於我,還沒有故事價值⋯⋯不過值得紀念的事情其實很多。我從九歲開始就非常非常幸運,因為我擁有充實、鼓舞人心,以及透過藝術和各種新奇事物不斷激發靈感的經歷。太難選擇了,我從來沒有一刻回過頭去想『就是這個時刻了』,也感謝上帝我沒有這個想法,因為那就太悲傷了吧。」一派輕鬆卻道出如此值得反覆咀嚼的話語,斯圖爾特的成長有目共睹,作為新生代實力派女演員的代表,她職涯的下一步,甚或是人生哲學的下個階段,都值得所有人期待。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